本文来自青年文摘旗下「青年文摘阅读与写作」公众号今天是「作家」栏目,私享沙龙听作家讲读经典名著,理解文学与人生作家简介李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文学》《诗刊》等报刊,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词典》《雨水抵达故乡》和诗集《击木而歌》《怀念一种声音》《时间之间》等。曾获冰心散文奖、辽宁文学奖、解放军长征文艺奖等多个文学奖项。点击聆听作家音频作家品读诗歌启蒙,不妨从泰戈尔开始文/李皓其实我也记不清自己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读到泰戈尔的诗,然而在我最初的诗歌写作中,泰戈尔的诗歌一定给予了我必要的营养。泰戈尔的诗歌以散文诗居多。这种文体介于散文和自由体诗歌之间,比散文的句子更精美,更富有哲理,但它又没有自由诗那种大跨度的跳跃性。一般情况下,散文诗的一小段由两三个长句子组成,形成独立的段落。这样的段落区别于散文段落的“臃肿”,体现出明快轻巧的样貌,但又不及自由诗句子那样短促而精炼。散文诗的这些特点,使得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稍加引导,都会比较容易掌握散文诗写作的笔法、技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散文诗这种文体一度风靡中国文坛,鲁迅、冰心等人都撰写过不少的散文诗,鲁迅的《野草》更是散文诗的名篇。我是在初中时代开始学步,进行现代自由体诗歌的模仿实践。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偏远的东北乡村根本不可能看到完整的《泰戈尔诗选》。买不到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贫困使得我们没钱去购买这样的名著。我只是零星地从旧杂志、旧报纸上偶然读到泰戈尔的一些句子。比如: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思念是翅膀飞过的痕迹。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留下什么,只要你经历过,就是最大的美好,这不是无能,而是一种超然。再比如《飞鸟集》第82首: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里有我个人的一个“悬案”:多年以来,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这首诗出自《飞鸟集》。多年以后,当我系统地读过郑振铎先生翻译的《飞鸟集》,在全部325首诗里面,根本不见这首诗的踪影。后经多方探寻,方得知这首诗选自泰戈尔的《流萤集》。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泰戈尔诗选》里,竟然没有收入《流萤集》,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这首诗流传甚广,也影响到许多人的写作。像我就曾经写过一首题为《苹果独语》的诗歌,诗歌的结尾是这样的:“含泪的红,是我中年的伤/这一季/鸟儿已飞过。”你不能说我不是在模仿泰戈尔,我必须说泰戈尔对我的影响根深蒂固。这首诗后来发表在《诗刊》上,获得了不少好评。作为晚辈,我实在是应该感谢泰戈尔。在我看来,泰戈尔在艺术上实属天才。1861年5月7日出生的他,1875年就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这就意味着,一个14岁的少年,也就相当于我们的初中生,小小年纪已经在文坛崭露头角。7年后,也就是1882年,21岁的他出版了抒情诗集《暮歌》。这个年纪,现在的孩子也才是读大学本科的年纪。由此可见,无论是初中生还是大学生,阅读泰戈尔的诗歌是没有障碍的。他新奇的哲思,灵动的比喻,充满了少年的激情,闪耀着青春的智慧和光芒。比如《新月集》,这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深受我国数代读者的钟爱。你看《花的学校》一诗:……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壁角的。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萧萧地响着,雷云拍着大手,花孩子们便在那时候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这真是孩子的视角,充满了新奇美妙的想象:花朵就像孩子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学校,也会被老师罚站。只不过它们的学校是在地下。只有下雨才可以放假,雨水的滋润,让“花孩子们”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紫的、黄的、白的。诗人奇崛的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诗中洋溢着一种向往自由的浓烈情绪,折射着诗人童年时的种种梦幻和憧憬。因此,中学生系统阅读泰戈尔的诗歌,可以从《新月集》开始入手。这里面的40首诗歌语言较为朴素,没有晦涩的词语和意象。同时,全部作品都是以儿童的视角观照世间万物,按照儿童的逻辑进行思考。这些散文诗格调明快,意境优美,特别适合青少年的口味。我把《飞鸟集》视为泰戈尔诗歌的精品,尽管人们普遍把《吉檀迦利》当作泰戈尔的代表作。个中缘由,大概还是由于《吉檀迦利》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吧!《飞鸟集》中的诗歌大多只有一两行,据说是由于作者受到日本俳句诗体的影响。其实日本俳句来源于我们中国的汉俳,只不过后来被日本诗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而已,但依然隐约可见汉俳的影子。当代诗坛,也有一种被称为“截句”的诗体,与此大同小异,前几年很是流行了一阵子。《飞鸟集》的特色主要有两点:深刻的智慧,简短的篇幅。因其短,中学生们读起来不累,感觉会比较轻松;因其深刻,使得读者容易被优美的文字带入,进而迷恋其回味无穷的哲思。这些诗歌又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名言警句,以灵动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神似格言,又超越格言。相比之下,带有宗教色彩的《吉檀迦利》属于世界级的名篇。其中第13首诗许多诗人都信手拈来: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每天我总在乐器上调理弦索。时间还没有到来,歌词也未曾填好;只有愿望的痛苦在我心中……我并不建议所有人在中学时代就研读略显晦涩的《吉檀迦利》,但诗人热爱人民和祖国的赤子之情是让我们景仰的,我们更应着眼于他歌颂自然、人生、光明的激情文字。近些年,相较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诗歌热,我们身上的浪漫气息正在悄然消失。“在通宵的寂静里,我等待着它的意义。”(《飞鸟集》第241首)这里的“意义”,我认为是探讨泰戈尔诗歌的意义。如果你是“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窗前歌唱”,那么,这个夏天将不再“寂静”。/中学生推荐必读书目/1913年,印度诗人、哲学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的诗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充满哲学意味,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原著精读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壁角的。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萧萧地响着,雷云拍着大手,花孩子们便在那时候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青年文摘阅读与写作」专注阅读与写作持续提供经典、原创、实用、有趣的内容原创投稿邮箱📮:gfzwlm@126.com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