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TLY中国启示录:如何用七年翻开千亿植物基赛道新篇章

Wait 5 sec.

2016年,全球植物基开启旋风般的增长,“世界的另一半”正在苏醒。随后这股旋风吹到了亚洲,在中国,植物基市场在期待中开始升温。2017-2022年之间,超过300家植物基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包括达能Alpro、Califia farms、Minor Figures等国际品牌,以及欧扎克、植物标签,小麦欧耶等本土新秀。同期,以Beyond Meat、Just Egg为代表的植物肉、植物蛋品类也迅速崛起。笔者从2018年开始跟踪数年,观察到两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其一,市场上活跃的植物基品牌几乎都是进口“洋品牌”——为何在拥有五千年植物饮食传统的中国,消费者反而去追捧外来品牌?其二,一众“洋品牌”中,有一个名为OATLY的显得与众不同——业务主要在To B餐饮,品牌却能够持续走红七年;只是一个规模百人的小公司,却能引领一个植物基大品类,并成功完成了跨越赛道的破冰,顽强抵抗了三年疫情下供应链在海外的重压,以及七年之痒的行业周期,更有甚者,他们在可口可乐,伊利,蒙牛等行业巨头相继进入赛道的巨大挑战下和数以百计中小竞争对手的仿制的冲击中岿然不动,傲视群雄…..  近期,OATLY 在二季度季报上公布了总部在探索大中华区独立运营的可能性,同时, OATLY在中国也迎来了“14亿杯燕麦拿铁”的里程碑。 纵观中国市场,当今燕麦奶领域中,OATLY几乎占据了所有的主力渠道,而进口植物基品牌中,如今还活跃在中国的几乎寥寥无几, 但OATLY却能一枝独秀,这背后,有哪些OATLY独特的中国故事?笔者提炼了几点: “先让行业拥抱你,消费者和客户自然会跟上你。”面对与海外截然不同的市场环境,OATLY中国凭借独特的战略眼光和本土化创新,走了一条和欧美完全不一样的路。不做“牛奶的替代品”,而是带领整个行业去开创新风口,从0到1为新植物基品类构建出全新的赛道;不似同期进入中国的海外品牌直接与乳企在零售渠道竞争,而是剑走偏锋,B端切入,在咖啡细分市场开拓出一片蓝海,借助B端势能向C端构建品牌影响力。打破BC场景边界,以“餐饮即零售”的创新打法,TO B 咖啡大师,TO C燕麦拿铁,BC联动,在中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零售破局,成就了品类和品牌;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让燕麦奶生意成为善的源头,商业向善,基业长青。这场消费界现象级事件的背后,OATLY究竟走出了哪条与欧美市场不同的成长道路?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跟踪,诠释究竟。01做赛道在中国建立新植物基品类赛道,升级传统植物基,就有个宽而深广的护城河。 ——OATLY 中国团队2018年,OATLY中国团队进入中国市场时,遭遇了近乎荒诞的困境:燕麦奶既不属于“植物蛋白饮料”,也无法被归入牛奶或传统饮品货架,最终被随意塞入豆浆区,当时豆浆品类的平均售价仅3元/盒,而进口燕麦奶的成本价已超10元,一个月40-50万的促销费换来的却是每天1-2盒的销量。实际上,根据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的一份研究,中国成年人口中,85%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作为专为乳糖不耐受设计的替代品,燕麦奶似乎在中国拥有广大市场,但长期以来中国消费者习惯喝豆浆,豆浆的消费场景只在街边的早餐铺上。面对消费市场“无认知、无场景”的困境,OATLY大中华区管理团队尝试从品类破局。在一次论坛上,面对台下一众饮品品牌,大中华区总裁张春曾发出呐喊:“中国消费迎来升级时代,唯独植物基还困在原地。”他们提出要建立“植物基”新品类,却遭到行业嘲笑。一位茶饮品牌创始人当场质疑:“我6,000家店了都不敢说做赛道。”OATLY的底层逻辑异常清晰:欧美植物基市场已验证成功,中国消费升级存在空白,而OATLY的产品历经30年验证,具备高端替代的基础。他们立下宏愿:“我们是一家小公司,但我们有大梦想。We make it happen.”品类创新:以放弃牛奶对抗,拥抱健康升级在欧洲和北美,OATLY的核心产品理念是旗帜鲜明的“反牛奶”,将自己定位为乳制品的挑战者和替代者。这种策略在拥有深厚乳制品消费传统的西方市场,无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与话题性。OATLY在海外的户外广告面对中国市场截然不同的环境——对植物蛋白饮品有深厚历史渊源,但对“燕麦奶”缺乏认知且未形成固定消费场景——OATLY中国团队果断放弃了“替代”和“对抗”的逻辑。他们深知,如果照搬欧美的“反牛奶”策略,可能会陷入不必要的文化冲突与高昂的市场教育成本。并且,牛奶在中国仍处于“被教育、被接受、被当成宝”的阶段。因此,他们反其道而行,选择了与牛奶做朋友。OATLY在中国将自己巧妙定位为“新奶”,强调其引领植物基健康升级的新选择,而非简单的牛奶反对者。这一定位更符合中国消费者追求健康、多元化的饮食趋势,也更容易被市场接受,有效避免了与强大本土乳业文化的正面冲突。OATLY中国团队用植物奶自造字传递品类概念以大谋小:在品类空白处,写上燕麦奶,唤醒植物基2020年,张春代表OATLY在FBIF 这一国际性峰会上提出“中国植物基(植物奶、植物肉、植物蛋)三驾马车”构想,同时,OATLY作为舰长牵头成立了植物蛋白联盟,构建生态护城河。2021年,OATLY中国团队联合食品、营养领域行业协会和专家,发布首部白皮书,即《2021中国燕麦奶行业白皮书》。以此推动和引领下制定的标准获得了权威认可。“品类战争的本质是话语权的争夺。”OATLY中国团队通过牵头制定蛋白质含量、膳食纤维等关键指标,将品类名称从“燕麦饮”正名为“燕麦奶”,并将其从“牛奶替代品”升维至“独立范式”。这种利他性的生态建设带来意外回馈:当星巴克中国寻找植物基合作伙伴时,站在“品类创建者”位置的OATLY自然成为首选。2020年星巴克选择OATLY为合作伙伴,上线燕麦奶饮品,相当于为整个品类安装了火箭推进器。OATLY在中国的品类建设,体现为一场贯穿产业价值链的协同共创。从2018年发布“草奶”,将海外“new milk”概念转化为中国人熟悉的语义表述,到2020年携手星巴克推出“GOOD GOOD星善食主义”项目;从2021年协办“ 未来食品产业论坛”,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坚等业界权威专家翘楚,共襄未来食品发展大计;到2024年,OATLY亮相“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暨博览会(简称FHE2024)”,积极响应国家全谷物战略,探索燕麦奶在全谷物领域的应用和成长;随后,与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共同推出《燕麦与健康的科学共识》,并在同期与山姆会员店携手推出低GI燕麦奶......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品类的赛道,走的红红火火。仅2020年,植物基新赛道在线上年增长达到850%。“建立生态就是要让所有人先赢。”“真正的颠覆者不害怕培养竞争者。”OATLY中国这种“利他格局”不仅给品牌奠定了领导者的地位,更为全行业带来丰厚回报。——截至2025年1月,OATLY在中国总共卖出的燕麦奶就可以制作14亿杯燕麦拿铁。凭借差异化的道路,OATLY中国团队不仅让燕麦奶走进各大头部咖啡连锁……并且让两大西式快餐里也出现了OATLY燕麦奶,用数据锚定品类从潮流到刚需的质变指标。“14亿杯燕麦拿铁,是刚需蜕变的临界点。”OATLY联合行业专家,助力发布《中国燕麦奶行业白皮书》同样是植物基领域的明星企业,OATLY与另一家植物肉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后者曾以“未来肉”概念席卷全球,却因执着于与传统素肉争夺存量市场而陷入困局。根据笔者的观察,两家公司存在三个本质差异:增量vs存量:植物肉试图用高价产品替代传统素肉,但中国消费者对“素肉=廉价”的认知根深蒂固。而OATLY开辟了“咖啡伴侣”这一全新场景,避免了与豆浆、牛奶的直接对抗。生态基建vs重资产扩张:当植物肉企业在中国直接建厂、押注大客户,却忽视渠道渗透与文化适配时,OATLY则用三年时间搭建标准、联盟与场景基建,“润物细无声”地培育市场。本土化基因vs全球化傲慢:“OATLY中国团队早期全是拎着样品扫街的地推人员,而对比企业则是沿用美国式大客户策略。”对中国市场的敬畏之心,是OATLY避免重蹈覆辙的关键。这场对比背后,暗含OATLY中国团队对商业本质的洞察:真正的颠覆性创新,必须同时具备技术可行性与文化共鸣性。  02用品类做品牌,用品牌做生意先让行业拥抱你,消费者和客户自然会跟上。    ——OATLY中国团队在欧洲和北美,OATLY的崛起伴随着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它以鲜明的"反牛奶"立场,直接切入传统牛奶的销售渠道,将自身定位为乳制品的颠覆者与替代者。这种策略在拥有深厚乳制品消费传统的西方市场,无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与话题性。长达三十年在欧洲、十年在美国,OATLY坚持零售主导的传统路径,通过零售渠道的深耕细作,成功将燕麦奶推向大众,甚至不惜通过"碰瓷"营销与牛奶公司对簿公堂,以强化其"牛奶替代"的品牌形象。这背后,是其作为行业老手,对市场规则与消费者心智的洞察与运用。然而,OATLY在中国市场则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以“咖啡破局”作为核心战略,他们没有照搬欧美的零售主导模式,而是另辟蹊径。通过与咖啡馆和餐饮渠道的深度合作,OATLY燕麦奶迅速融入中国年轻一代的日常消费场景,尤其是蓬勃发展的咖啡文化。他们通过聚焦单一产品(咖啡大师燕麦奶)、深耕特定渠道(精品咖啡馆)、并以点带面地进行城市渗透,成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消费场景,避免了与传统乳制品在零售货架上的直接竞争。这一策略成效显著,OATLY成功赢得星巴克、瑞幸、麦当劳等头部餐饮品牌的信任。在咖啡师的推荐下,燕麦拿铁不仅成为一种时尚饮品,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消费者对燕麦奶的认知与偏好。这种"从0到1"的跨界尝试,展现了中国团队作为"创意人、产品人、跨界人"的独特视角与执行力。进入中国不到一年OATLY便进驻数千家精品咖啡馆从0到1的破局之战:用一杯咖啡撬动百亿市场上天会眷顾那些敢于拥抱不确定性的人,OATLY就是幸运儿之一。深秋的一天,在超市上架经历了几次碰壁的张春走在上海永康路上。突然一家咖啡店玻璃橱窗里一瓶灰色包装的饮品闪现在他们眼前,美国店主正小心翼翼地将它放进冷藏柜,因为这是店主从欧洲空运来为数不多的“高级货”——OATLY燕麦奶,美国咖啡店主视如珍宝的举止让张春猛然意识到:只有通过场景升维,才能打破价格认知的枷锁。2018年,OATLY中国团队启动“三个一战略”:聚焦一款产品(咖啡大师燕麦奶)、攻克一个渠道(精品咖啡馆)、深耕一座城市(上海)。团队摒弃传统销售模式,转而让咖啡师成为品牌大使。“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比硬广有效十倍。”在上海街头的精品咖啡馆,咖啡师们向消费者讲解燕麦奶与咖啡豆的适配性,逐渐建立起“专业、高端、可持续”的品牌心智。这一策略迅速见效:当燕麦奶出现在三四十元一杯的精品咖啡中,其价值与3元豆浆彻底区隔。更巧妙的是,咖啡馆将燕麦拿铁加价3元销售,而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现同款产品线上售价达48元,形成“进口高端+专业推荐”的双重认知锚点,定价的困局通过场景的变化迎刃而解。配合精品咖啡店换燕麦奶策略,中国团队在天猫设立价格标杆,开启市场在咖啡领域,中国人年均消费大约18杯咖啡,而日本和韩国人年均喝300-400杯咖啡,美国年人均也在400杯上下,欧洲则是更多。OATLY中国团队敏锐地洞察到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决定在咖啡场景的推广要走金字塔路线:拿下最有影响力的头部10家咖啡品牌。10家头部可以影响200家腰部,200家腰部可以影响成千上万家咖啡店,成为行业风向标。“大品牌吃集团军作战,我们小公司打游击战。”这是OATLY中国团队对差异化生存之道的总结。当蒙牛、伊利在商超渠道厮杀时,OATLY选择了一条“毛细血管式”的渗透路径——用一杯燕麦拿铁,打开生活方式的叙事。B端做品牌:独创赛道5+1打法,把客户、消费者和OATLY融为一体在欧洲,燕麦曾多作牲畜饲料。然而,OATLY借助酶解技术将燕麦转化为高品质的燕麦奶,成为备受追捧的时尚单品;这也让燕麦这一传统农产品摆脱饲料标签,OATLY跻身时尚潮牌。超越了传统饮品销售的范畴,OATLY中国团队独创了“赛道5+1打法”,以咖啡大师燕麦奶为核心,深入洞察中国消费者的习惯,通过搭载IP合作、周边产品开发、联合营销等多元化手段,在消费者心中构建起潮酷、时尚、健康的植物基坐标定位。“聚焦单品+场景渗透+圈层突破+跨界联合”,这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将燕麦奶以动人的姿态呈现在中国消费者眼前。这不仅将燕麦奶深度融入中国新消费生活方式,更极大地拓展了燕麦奶的应用场景和品牌内涵。OATLY在海外的户外广告和营销活动相较于欧美市场围绕“替代牛奶”的争议性营销策略,OATLY中国团队在品牌推广上展现出更具文化敏感度的创新。他们将OATLY品牌DNA中随性洒脱的特质与中国本土文化及消费需求深度融合。从对北欧叛逆精神的解读,到燕麦拿铁与中国在地风味的巧妙融合,OATLY在中国市场与咖啡场景深度绑定,与茶饮品牌创新合作,并积极融入烘焙和健康轻食领域。此外,与时尚、艺术、环保等领域的跨界联名活动,使其在以B端餐饮为主的市场中,成功打造出一个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潮流品牌。这种强大的“跨界融合”能力,不仅加速了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也使得OATLY在中国市场走出了一条与欧美截然不同的增长道路。03BC同源从精品咖啡原点泛开波光粼粼的同心圆,14亿杯燕麦拿铁,走向人手一杯的“国民拿铁”传奇。         ——OATLY中国团队在张春眼中,“没有BC边界之分,只有聚焦消费者本身”。OATLY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并非传统快消品的成长路径,而是走了一种“先to B,再通过B端带动C端”的策略。以B端渠道为实现价值的路径,C端消费者才是价值的终点。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团队跳出了传统竞争逻辑,开辟了全新的赛道。当OATLY在咖啡领域站稳脚跟,再回到零售战场时,它早已跳脱争夺货架的传统叙事,而是站在场景和心智的更高维度,实现零售的突破。从精品咖啡到巨头同款,“高势能”渠道的助推让OATLY在消费者心中植入了“燕麦拿铁更专业、更值得”的价值锚点。当发现便利店的现制咖啡机会后,中国团队立马将在专业咖啡连锁验证过的燕麦拿铁推荐过去,自此敲开了全家、7-Eleven等国内知名便利店的大门。并顺势引入了其C端产品。全家便利店为此还设立了每年9月的燕麦奶植物月。通过每天成千上万杯燕麦拿铁的实际体验,中国消费者在咖啡馆场景下建立了对燕麦奶的认知和偏好。当他们在线下商超或线上平台看到OATLY产品时,已经从“这是什么”变为“我喝过这个,买回家试试”,完成了从0到1的教育过程。Coffee at Home(居家咖啡)场景也就水到渠成。在多次的探索中,OATLY的零售团队也在跌宕中成长,在摔打中成熟,练就强大的零售操盘能力。在没有额外投入且无零售渠道专供产品的情况下,2024年通过一番独辟蹊径的探索,即便面临供应链和产能的限制,依然实现了零售渠道的盈利。在中国工厂和创新研发中心的支持下,OATLY够快速响应中国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不仅能开发不同规格和口味的产品,还能保证稳定供应。围绕” OATLY +”策略,零售团队探索出一套“餐饮即零售“的独特开发市场的方式。将B端成熟的现制产品转化为C端定制产品,即饮燕麦拿铁、开心果燕麦拿铁、竹香燕麦奶茶等依次在C端亮相,并成功吸引山姆会员店、Costco 等高门槛通路,打开零售增长大门。遵循 “原点深耕→关联辐射→全域覆盖” 的同心圆逻辑,OATLY每进入新渠道都以 “场景适配 + 头部绑定” 为抓手,实现从 “小众认同” 到 “大众普及” 的跨越:以精品咖啡馆为圆心,一路走到连锁、餐饮和便利超市、茶饮等市场,一圈一圈走向更广阔的消费人群。左手咖啡大师(2B),右手燕麦拿铁(2C),OATLY这条BC同源的路径一走就是7年。7年积淀,如树木年轮般将植物基理念一圈圈植入中国市场,终至根深叶茂。在渠道稳步扩张的同时,OATLY持续深耕“燕麦奶+咖啡”主线,陆续推出燕麦拿铁、风味燕麦奶、燕麦奶油乃至燕麦奶雪糕等系列产品。通过场景跨界、用户共创与文化融合,品牌逐步融入消费者的日常体验与价值表达,实现从单一“饮品供应商”向“生活方式提案者”的战略升维。04飞轮效应一轮双驱,一驱中国成功反哺欧洲, 一驱燕麦奶催生新植物基。“当下中国的咖啡馆里,燕麦奶已经成为标准配置。”,在小红书上,燕麦奶的相关笔记热度持续提升;2020-2024年,中国植物基食品市场规模从320亿元攀升至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3%,远超传统食品行业增速。OATLY的“飞轮”已进入高速运转期。其中之一的表现,便是中国模式对全球的反哺。当看到了中国的成功,2023年,OATLY欧洲市场开始效仿中国的咖啡馆渗透策略,OATLY瑞典总部甚至将上海团队的经验列为全球战略模板。这种“反哺”印证了OATLY中国团队的判断:中国不仅是消费市场,更是创新策源地。OATLY中国制作的创意周边收获海外消费者喜爱,OATLY总部研发与工程团队专家点赞中国生产的咖啡大师燕麦奶“飞轮效应”之二,则是实现燕麦奶定义新植物基。通过系统性的生态建设,推动品类认知、消费场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良性循环。OATLY在中国市场成功启动了一个具有持续增长动能的“飞轮”——用燕麦奶推动植物基,植物基推动健康中国,为大众再现一个清凉健康的世界。将一杯燕麦奶转化为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起点,在商业成功之外,持续推动公众认知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形成从商业价值到社会价值的正向循环。2021年,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以及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首部《中国燕麦奶行业白皮书》问世,由OATLY与多家权威机构联合编撰。据悉,随着行业的升级迭代,OATLY持续推动白皮书版本更新,自2023年第二部白皮书发布后,新版白皮书已在筹备中,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燕麦奶行业的认知和关注。当燕麦奶走入中国消费者日常之时,燕麦及其相关加工产品的健康属性也越发受到关注。2025年9月7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食品与健康传播大会上”,国内五大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燕麦与健康的科学共识(2025)》。鼓励通过燕麦奶、燕麦粉、燕麦面、燕麦饼干,及燕麦咖啡等增加燕麦的摄入。国内五大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燕麦与健康的科学共识(2025)》OATLY中国团队用3部《中国燕麦奶行业白皮书》,1部《燕麦与健康的科学共识》,奠定了中国新植物基的基础。而他们对未来的想象更为大胆:“植物基的终极战场,是重构人类蛋白质摄入的底层逻辑。”张春曾透露,OATLY正在开拓更多的增量市场,包括产品的创新和消费场景的拓展等等。“当植物基成为默认选项时,环保就不再是口号,而是呼吸般的自然选择。”05可持续发展缔造不朽的商业神话过去10年,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政府推动下颇有起色。OATLY把可持续发展融入核心价值观,总部在欧洲已经有了很优秀的表现。但在中国,OATLY中国团队把创意、行业痛点和中国文化与欧洲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完美的结合,从而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2019年,当疫情刚刚来袭的时候,OATLY发现听障人士们的生活变得更为艰辛。于是,洞察听障人士内心安静而且味觉灵敏的特点,OATLY设计了著名的“无声咖啡师”项目。在5年中,OATLY在中国共培养了约600名无声咖啡师,并把他们推荐到了咖啡门店,去冲一杯健康又环保的燕麦拿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举措既让听障群体有了收入,又创造了一个无声社区,更重要的是,让听障人士在嘈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2020年OATLY和星巴克一起推出的“GOOD GOOD星善食主义”项目,每一杯用燕麦奶焕新的饮品,可以减少64%的温室气体排放。2020年,星巴克使用了6200万杯燕麦奶饮品,为地球减少了21,457吨温室气体排放。一走数年,“燕麦奶焕新”的数字已有数亿杯。在此基础上,OATLY总结了“每4升燕麦奶(16杯燕麦拿铁),相当于1棵树给地球带来的碳减排”,用可视化数据推广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OATLY以燕麦奶和燕麦拿铁推动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进步,每年都会计算燕麦奶所达到的碳减排数据,2018年到2025年5月,OATLY 进入中国以来销售燕麦奶总和碳减排量相当于种了85,472,770 棵树*。每年,OATLY会按照燕麦奶使用量为头部企业做相应碳减排数据的统计,并按照对应的成绩为山姆会员店, 天猫等多个合作伙伴颁发可持续奖杯,通过总碳减排量激励客户在可持续道路上继续发展。*计算依据如下:1. 燕麦奶vs牛奶200mL Dairy Emissions (kg) = 0.63;200mL Oat milk Emissions (kg) = 0.18https://www.sciencefocus.com/science/which-vegan-milk-is-best-for-the-environment/ 2. 每棵树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全球平均每棵树每年大概能吸收10公斤二氧化碳中国环境报http://www.cfej.net/jizhe/jzsl/202111/t20211105_959283.shtml同时,中国团队充分利用自己在商学院学到的商业向善理念,并借助商学院资源,积极践行“小企业大梦想”的实践和品牌价值观,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为己任,推动商业向善,从善如流。从企业案例到商业实践。OATLY在中国的发展故事也吸引了众多顶尖商学院的目光。在深度研读 OATLY的商业案例后,商学院也会安排学员到OATLY做企业参访,聚焦 OATLY 中国与欧美市场不一样的独特战略路径,通过深度对话解码其本土化破局逻辑,挖掘商业洞察。06结语用一杯燕麦拿铁,跨越品类 跨越危机 跨越周期,以善意书写商业史诗。         ——OATLY中国团队从大宗农产品到时尚健康的燕麦奶,OATLY不仅跨越了原有赛道,更在中国植物基市场实现引领。作为一个曾在危机中举步维艰的外资品牌,它顽强度过三年疫情,并在内卷与消费降级的行业危机中交出傲人业绩。从被迫挤在豆浆货架,到成为星巴克的默认选项,从被嘲笑“狂妄”到制定行业标准,OATLY中国团队用七年时间证明:真正的创新者,既能在地面种出森林,也敢在星空写下法则。他们的韧性体现在早期“用有限的资源干了超乎想象的事”的果敢,他们的颠覆性思维藏在自创赛道的信念中,他们对不确定性的拥抱,则化为把“错误”变成阶梯的智慧。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穿越周期、持续发展的并非昙花一现的网红爆款,而是那些深植于产业链、具备强大定力的企业。OATLY中国团队所展现的正是这种高阶的“动态能力”:一种在公司战略领域备受推崇的核心竞争力。在过去的七年里,正是这种动态能力支持OATLY中国成功穿越了赛道竞争、市场危机和经济周期。只有那些在各种市场波动中历经考验并成功存活下来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环境变化时顺势而为,在有效抵抗风险的同时,实现跨行业的突破,从而抓住一个又一个市场风口。在OATLY中国团队看来:“商业向善不是道德枷锁,而是可持续的生存策略”。或许,这正是OATLY中国之路的成功密码:以利他之心,行创新之道,终得时代馈赠的好运。OATLY中国团队本文得到中国大消费CXO创新中心的创作支持。声明:品牌之声相关资讯来自于被采访对象,非福布斯编辑内容。精彩内容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