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颱風「樺加沙」上周襲港,在全城戒備下,尚幸其實際破壞力未及最壞估計,卻已令不少市民猶有餘悸。面對極端天氣趨勢,本港近年「打風」愈來愈多,亦可能為樓市帶來衝擊。舉例說,「西斜樓」以往受到嫌棄,但很多市民現在發現,向西的物業往往受颱風影響最小,或將令該類住宅變得吃香,尤其是中層單位。同時,發展商日後促銷樓盤時,除了豪華會所、特色設計及精美裝修,或許也要宣傳其物業的抗風能力。 颱風頻仍 向西樓少正面吹襲 自1946年天文台有紀錄以來,香港平均每年受6次颱風吹襲(掛起一號風球或以上),但今年截至9月份已經打風9次;其中更有兩個颱風發展為最高的10號風球(「韋帕」和「樺加沙」),屬1964年以來首次在一年之內兩度掛起10號波。 換個角度看,本港自1983年至今共有8次打10號風球,但由2012年以來就有6次。這意味着一個42歲(1983年出生)的香港人暫時見證了8次10號波,但一個13歲少年(2012年出生)就已經歷了6次,平均每兩年一次,某程度上「見慣風浪」。由此可見,超級颱風近年日益頻繁來襲,其破壞力也甚為驚人,就好似2017年的「天鴿」、2018年的「山竹」和2023年的「蘇拉」,皆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