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多地“伪”新能源加注站调查,“给柴油穿马甲”

Wait 5 sec.

澎湃新闻记者 魏凡今年7月底以来,澎湃新闻在湖北多地调查发现,部分打着“新能源”招牌的加注站,实际销售的却是传统的柴油或劣质调和油。它们披着“绿色”外衣,逃避监管,带来公共安全隐患,更可能导致国家税收流失。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成品油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令严禁以“新能源”、“替代能源”等名义销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用燃料。今年6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部署:从2025年6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黑加油点“大扫除”专项整治行动。全国各地政府积极行动,重点整治以生物燃料、醇基燃料等新能源加注为掩护的固定加油点、流动加油车船、自建油罐非法经营等黑加油点。今年7月底以来,经相关人士举报后,澎湃新闻调查发现,在湖北多地多个新能源加注站,实际上销售的却是柴油,以襄阳中融新能源旗下的多个加注站为例,澎湃新闻多日蹲守时发现,其部分站点所销售的“生物质燃油”,实为来自山东某化工厂的“地炼”柴油。湖北省成品油流通协会相关专家介绍,打着“新能源”的旗号,逃避成品油建站的政府审批,大部分未办理《危化品经营许可证》《成品油经营许可证》,绕开了监管,公共安全隐患极大。此外,政府鼓励新能源发展,在税收方面有很大优惠,甚至免税,此举会导致税收流失严重。2025年7月至9月间,澎湃新闻连续多次走访湖北多个地市的新能源加注站,记者以司机身份多次加油取样时发现,此类加注站大多存在员工安全意识欠缺、证件不全或过期、周边环境存隐患等问题,此类“新能源”加注站多对外宣称系“汽车能源”、“替代燃料”。在湖北襄阳,沿217省道16公里共有3家“中融新能源”加注站,1家“涅康新能源”加注站。导航地图查询,襄阳市有10余家中融新能源加注站正常经营。此前报道:“新能源”幌子下的黑色利益链:湖北多地伪新能源加注站调查本期编辑 邹姗推荐阅读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