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S 2025研究公布,揭示黏液栓作用及生物制剂价值。2025年欧洲呼吸学会年会(ERS 2025)于9月27日至10月1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盛大举行。作为全球呼吸病学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呼吸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分享呼吸医学的最新突破,深入探讨前沿议题。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全球患者生活质量。其中,气道黏液高分泌及黏液栓形成是疾病进展的关键风险因素,在重度和反复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中尤为常见[1]。本次大会上公布的一系列研究[2-5],揭示了黏液栓在重度哮喘小气道病变中的核心作用,并系统展示了生物制剂在减轻黏液负担、改善气道结构方面的疗效。黏液栓与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及结构重塑相关明确黏液栓在重度哮喘病理进展中的核心作用,是改善疾病预后的关键前提。本次大会公布的两项研究揭示了小气道功能障碍(SAD)及黏液栓形成的临床意义,进一步强调了针对黏液栓进行干预的重要性。■SAD在重度哮喘中的特征与影响一项纳入133例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重度哮喘患者的前瞻性研究[2],采用肺功能测定与脉冲振荡法(IOS)联合评估SAD,同时在生物制剂治疗启动前,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炎症生物标志物等数据。研究定义SAD的标准为:用力呼气流量50%(FEF50%)、且5Hz与20Hz时气道阻力差值(R5-R20%)≥35%。结果显示,单独使用IOS检出SAD比例为66.92%,肺功能测定为55.5%,而联合检测确诊率为43.51%。进一步分析显示,年龄较大(P=0.001)、过敏性鼻炎患病率较高(P=0.003)、合并糖尿病(P=0.02)或高血压(P=0.02)的患者更易出现SAD。该研究结果表明,SAD在重度哮喘患者中普遍存在,且与患者年龄、合并症相关。■黏液栓在哮喘远端小气道病变中的作用尽管已知哮喘患者近端大气道的黏液栓与疾病严重程度、气流阻塞密切相关,但远端小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