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行业的竞争,逐渐从大模型之争、算力芯片之争升级为生态之争。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内开源大模型,迅速抹平了与海外头部大模型之间的技术鸿沟;以华为昇腾芯片、384超节点,同样迅速拉近了与英伟达之间的算力差。此外,AI正在快速渗透进千行百业。亿欧智库认为,决策式AI渗透各垂类行业渐深,大模型开源生态助推生产力飞跃,多模态交互愈趋拟人,AI agent使数字同事替代人工劳力成为可能,各维度尽显AI生态技术的升级与精进。在此背景下,竞争的主战场,或将移至AI生态。当英伟达联手OpenAI、甲骨文联手OpenAI的消息传出,一场巨头之间通过技术与资本深度绑定的生态之争,正在拉开序幕。中国厂商需清醒认识到:单点突破的时代正在落幕。“众人拾柴火焰高”,唯有开源开放,共创智能世界生态,方能在未来的智能世界争夺战中赢得一席之地。构建AI生态,走向合作共赢当英伟达的GPU在OpenAI的数据中心轰鸣运转,当甲骨文的云服务大模型提供澎湃算力,一场以“芯、模、云、端”全栈融合为核心的智能革命正在全球加速演进。国际巨头的“合纵连横”,正在重新定义AI时代的竞争规则——生态融合已从加分项变为生存必需。曾经,强如乔布斯,也遭IBM、微软和英特尔联手击败。苹果在PC领域一度“一骑绝尘”,其1977年推出Apple II开启消费级个人计算机的革命。“生于创新,死于封闭”,苹果公司在PC上取得了先发优势。然而,IBM却凭借开放架构迅速占领市场。其与英特尔、微软合作,形成了强大的生态系统。最终,开放合作的生态战胜了封闭的有限软件生态。在封闭的系统里,强如苹果、强如乔布斯依然失败。或许,正是有过这一段惨痛的经历,乔布斯在二次创业,推出智能手机时,着重打造的便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一旦“生根发芽”,就已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如今,尽管乔布斯早已去世多年,苹果凭借生态系统的优势依旧屹立不倒。这是因为,无数开发者的利益早已与苹果生态绑定,无数消费者也习惯了苹果生态。在AI时代,OpenAI、英伟达取得了先发优势。但它们并未固步自封,而是联手走向合作共赢,共同开创AI生态。亿欧智库认为,DeepSeek等开源模型以十分之一成本实现接近闭源性能,倒逼巨头调整策略,免费开源成为可能。此外,端侧智能需求爆发,本地化部署推动模型轻量化,开源成为技术落地最短路。开源与创新,呼唤着AI生态的升级。在国内,已有头部厂商行动起来。华为常务董事汪涛在近期的演讲中也着重强调生态的价值,其表示:“智能世界加速到来,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新定义人类社会的未来形态,它不是简单的效率提升,而是对行业底层逻辑、服务模式与价值链的全面变革。这场变革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已非单一企业所能胜任,唯有通过产业协同,构建开放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才能有效应对挑战,真正释放人工智能的巨大价值。”华为常务董事汪涛面对这场重新定义人类社会的AI变更,华为的行动是迅速的。据了解,面向智能时代,华为坚持“创新引领,开源开放,共创智能世界生态新选择”,将发展生态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此,华为提出“四个坚定”,即坚定开源开放、坚定发展人才、坚定全球合作、坚定战略投入,联合客户、伙伴和开发者共成长,携手共赢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走向开源开放的生态、合作共赢,已成为国内外头部厂商的共识。国产生态破局:从单点突围到开源开放英伟达之所以向OpenAI投入巨资,或许正是推理时代的危机感。随着AI推理走向千行百业,算力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据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判断:“AI推理市场将远大于训练市场。”巨头们通过资本纽带实现技术栈整合,正是为了在效率、生态上形成代际优势。当英伟达的芯片为OpenAI模型深度优化,当甲骨文云服务为AI负载量身定制,其整体效能远非松散组合可比。而国内厂商也需要认识到,“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花满园”。在WAIC 2025上,昇腾384超节点亮点纷呈。而华为,并不局限于这一单点突破,而是将其开源,开源给全球开发者,与产业界共享技术红利,共同推动超节点技术走向普惠与协同创新。据悉,华为已开放灵衢协议和超节点参考架构,允许产业界基于技术规范自研相关产品或部件。此外,华为也全面开放超节点基础硬件,包括NPU模组、风冷刀片、液冷刀片、AI标卡、CPU主板和通算级联卡等不同形态的硬件,方便客户和伙伴进行增量开发,设计基于灵衢的各种产品。不仅如此,华为甚至开放了操作系统。其灵衢组件也将全部开源,组件代码将陆续合入openEuler等多个上游操作系统开源社区。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部分或全部源代码集成到现有操作系统中,自行迭代维护版本,也可以将整个组件直接合入现有操作系统,未来演进与开源社区版本同步。开放开源,已成为未来AI博弈的胜负手。在AI领域,昇腾基础软件全面开源开放,2025年新增开源CANN、Mind系列应用使能套件、openPangu等,支持用户深度挖掘昇腾潜力,加快自主创新。同时,昇腾优先支持业界主流的开源社区和开源项目,昇腾新特性、组件和开发计划等都将在开源社区上首发,让开发者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技术。开源开放:构建全球协同的智能底座AI训练,依靠Scaling Law(语言模型中规模化法则),即“大力出奇迹”,靠堆叠强大的算力来达到训练效果。而AI推理不仅需要强大算力密度,更是智算,通算,存储,网络高度协同的系统工程。简而言之,AI推理不是算力越多越好,而是按需配置算力。这或许,标志着AI芯片产品经理时代的到来。只有了解到用户的需求,才能用AI赋能一个又一个行业。而算力提供方,也需要为开发者提供合适的算力服务。而这一切,离不开一个繁荣的AI生态。汪涛也强调:“繁荣的生态,不仅是产业前行的核心引擎,更是支撑华为长期、高质量增长的战略基石。”而国内厂商,也开始推出自己的定制化方案。比如华为最近发布的昇腾950系列,就存在PR(预填充与推荐)、DT(推理解码与训练)两个版本。前者主打计算密集型任务,后者专攻内存敏感场景。中原证券研报显示,AI 的产品需求与算力供给之间存在长期矛盾,需要行业芯片厂商共同努力提供符合需求的解决方案。可以看出,随着AI推理的深化,懂需求、懂芯片,定制化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才是未来国产芯片厂商、云服务厂商和大模型厂商的破局所在。目前,国内厂商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芯片生态、云服务生态。而未来,随着AI推理进一步深化,也需要云侧、边缘侧、端侧算力协同工作,这也需要芯片生态、云服务生态与终端生态的融合。据了解,昇腾已经开始联合软件伙伴打造场景化方案。华为提供高性能的算力平台,并联合大模型伙伴和开源社区,提供昇腾亲和的开源模型和工具,使能伙伴匹配场景开发行业应用。面向行业,昇腾与伙伴联合定义场景、开发方案、并协同上市、共同拓展,当前昇腾正在联合20多个ISV,面向金融、能源、制造、教育及医疗等行业,打造了信贷报告、电子病例、电力调度、网络安全、教学助手等场景方案。昇腾也将联合伙伴共赢全球智能化机遇。未来的AI推理,将不仅仅是算力芯片的独角戏。在各类场景需求之下,云侧、边缘侧、端侧协同愈发重要。在此背景下,端侧CPU的算力或将与云侧算力协同工作。在通用计算领域,华为相继开源了鲲鹏全系列软件,包括openEuler操作系统、openGauss数据库、openUBMC固件管理、openFuyao算力集群软件、BoostKit鲲鹏应用使能套件,助力开发者灵活自主地应用创新。此外,端侧系统方面,OpenHarmony开源5年,汇聚了9200多名社区贡献者,贡献了1.3亿行代码,孵化了1100多个三方组件库,支撑手机、平板、PC等复杂设备的应用开发。构建开源开发的生态,离不开人才。目前,华为和全球高校合作开出3000多门课程,已经培养了170万名人才。未来还会通过“基础软件千校行动”,面向20多个国家的2000多所高校,培养1万名教师、100万新型软件人才。以开源开放迎接智能时代,以全球协同构建人才网络,以场景落地验证生态价值。从鲲鹏到昇腾,从云侧到端侧,中国科技企业正在书写一条从单点突围到生态协同的破局之路。未来的智能世界,必将是生态融合的世界。生态融合,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唯有以开源开放为路径,以全球协同为纽带,才能构筑起属于中国的智能世界新底座。图片及数据提供方:华为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