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中国跻身全球核电强国之列

Wait 5 sec.

中国58台,法国57台。今年,一个篇章已悄然翻过。根据世界核协会公布的数据,就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数量而言,法国已不再位居美国(94台运行中的核电机组)之后排名第二,而是第三,位列中国之后。也许有人会争辩说,在装机容量方面,法国仍居第二。但这又能维持多久?当法国还在规划建设6台EPR2机组以及在2027年启动首堆建设时,中国有26台核电机组正在建设。这个数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地区在建反应堆的总和。令人瞩目的是,中国计划进一步扩大核电装机容量。这种比较可能有些残酷。中国已经进入稳定节奏,建设一台核电机组仅需5至7年。而提醒一下,法国弗拉芒维尔的EPR项目耗时17年,延期12年以上,历经波折。而在民用核电领域,面对美国、法国或英国这样的老牌强国,中国原本是后起之秀。这项惊人的工业成就首先源于长期稳定的政治意志和深思熟虑的战略。自起步以来,中国选择了技术转让这条经过验证的、能够快速提升整个工业领域能力的途径。2008年,中国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公司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还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牵手,引进和吸收其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并通过技术转让在中国自主研发和建造核电站。如今,中国已拿出完全自主设计的核电机组“华龙一号”,由国内两大巨头中国核电与中国广核联合开发,实现“100%中国化”。2021年,随着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政府再次按下加速键。▲这是5月14日拍摄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外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建设速度就是竞争力:中国机组仅需5至7年就能交付;而法国电力集团的目标是在诺曼底庞利的前两台EPR2机组之后,后续的EPR2双机组建设周期能缩短至7年。换言之,法国的新核电计划目标是每年建造1.5到2台机组,而中国是每年6至8台。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中国致力于实现“批量化效应”,流程标准化在制造环节大显身手:这印证了“干得越多,就越擅长”的道理。更关键的是,中国核电与中国广核背靠一条从钢铁、混凝土到芯片全链条打通的工业体系。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技能娴熟,该国每年培养100万名工程师,而法国是5万名。已成为工程师大国的中国,在创新方面也崭露头角:小型模块化机组和先进模块化机组的开发方面不断取得成功,确保它在“未来电站”新一轮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中国之所以全力押注核能,核心诉求是确保能源主权。与此同时,它也在大力修建光伏和风电项目。目标有三:保证油气供应自给自足;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应对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用电增量。核电的飞跃式发展应能使中国实现二氧化碳大幅减排。这对于中国实现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减排目标至关重要。中国的目标是实现双重转型:一方面是电动化,以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为代表;另一方面是将其发电方式转向低碳能源。(编译/潘革平)本文由法国《费加罗报》9月22日发表,原题为《中国跻身全球核电强国之列》。来源 | 参考消息智库审核 | 陈鹏编辑 | 董磊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