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储能新帅上任烧起“第一把火”,核弹级新品猛烈砸向整个行业

Wait 5 sec.

文 | 华夏能源网储能行业的竞争,犹如击楫中流,每一次新品的发布都可能甩开对手,或者是看错了方向走向歧路。正因为如此,行业龙头的新品发布都非常引人关注。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获悉,9月18日,在国际数字能源展上,比亚迪储能全球首发了全新一代重磅储能设备新品——“浩瀚”。“浩瀚”储能系统搭载全球最大2710Ah储能专用刀片电池,与常规储能电池相比,容量提升300%以上,能量密度实现跨越级突破。同时,“浩瀚”系统最小单元容量达14.5MWh,同样为当前全球之最。如此炸裂的数据,让行业竞争对手为之侧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比亚迪储能刚刚完成重大人事变动,尹小强卸任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总经理,比亚迪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尹雪芹接棒。作为尹雪芹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浩瀚”系统的发布不仅承载着比亚迪储能全球座次再往前进的野望,对行业而言,也将大电芯、大容量的标准提升到让人恐怖的新高度,或将在储能行业掀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比亚迪储能大调整后的“破局”新品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注意到,随着尹雪芹的履新,比亚迪储能部门也进行了大调整。在此次调整前,战区中心是比亚迪储能主要的业务部门,战区中心又分为7个部门,每个部门都直接向比亚迪储能事业部总经理汇报;此次调整后,该部门组织架构只分大储国内中心与大储海外中心两个大部门,两部门负责人直接向储能事业部总经理汇报。业务部门调整的背后,是比亚迪储能业务重心的进一步清晰——产品以大储为核心,国内与海外市场并重。此番全球首发的“浩瀚”储能系统,是比亚迪储能大储的“拳头产品”,寄托着公司进一步打开国内海外市场的期待。在“浩瀚”储能系统发布会现场,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曹虎表示,“储能最重要的还是构建成本,直接决定了项目是否能够盈利。‘浩瀚’可助力储能项目的度电成本再降21.7%”。作为全球新能源巨头,比亚迪早在多年前就提出打造“太阳能—储能—电动汽车”三大业务的构想,储能是这一战略的核心。在前几年国内电力市场尚未开放,比亚迪选择退出直接投标,转而主攻海外市场。到2022年,比亚迪储能系统在美国的市占率达到30%,在英国的市占率更是高达80%。如今,国内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让比亚迪储能看到了冲到行业最前排的机会。尤其是“136号文”之后,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强制配储退出舞台,高收益成为储能产品的核心竞争要素,让比亚迪储能看到了巨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比亚迪储能曾经引以为傲的海外市场,也面临着挑战。例如在巨头林立、大单不断的中东市场,今年1月,比亚迪储能中标沙特电力公司总装机容量达12.5GWh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项目,刷新了此前阳光电源(SZ:300274)创下的中东地区、特斯拉创下的全球储能大订单纪录。但是仅过了1个月,比亚迪储能的纪录就被宁德时代(SZ:300750)打破。比亚迪“浩瀚”储能系统在中东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战”业已出现。9月16日,海辰储能联合本地承包商中标了当地两个合计总容量4.9GWh的大型储能项目,价格仅为73—75美元/千瓦时,不仅刷新了除中国以外全球储能价格的最低纪录,而且直逼中国国内成本线。一边是同行友商的虎视眈眈,一边是残酷的价格战,比亚迪储能面临的压力不会小。此时面向全球推出刷新记录的低价大储新品,是比亚迪储能在海内外市场发起新一轮战事的“冲锋号”。超大电芯、超大容量之争开始“核战”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注意到,比亚迪“浩瀚”储能系统搭载了2710Ah储能专用刀片电池,为目前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储能电芯。这比目前几大储能龙头发布的大电芯都要大很多倍。回顾储能电芯的发展历程,容量之争一直是主线。2020年,宁德时代发布了280Ah储能电芯,打响了大型化的“第一枪”。进入2022年以来,各大电芯厂家基于280电芯不断挖掘潜能,开始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演化出了300Ah、305Ah、310Ah、314Ah、320Ah等不同规格的电芯。其中,314Ah电芯因其高度匹配20尺5MWh电池柜,逐步成为行业共识,成为“第二代”储能电芯的主流标准。然而,电芯大型化并未就此止步。为了降本,更为了彰显实力,更大容量的电芯成为各大电芯厂商的角逐重点。在此番竞争中,中车、阳光电源等系统集成商也参与其中,使得“第三代”储能电芯之争尤为激烈。“第三代”储能电芯之争前期,新电芯型号层出不穷,容量也不断突破,如590Ah、625Ah、628Ah、688Ah、730Ah等,最大的为海辰储能2023年12月推出的1130Ah储能电芯。2023年12月,海辰储能发布1130Ah储能电芯今年以来,尤其是“136号文”发布后,电芯大型化开始趋冷,行业更关注电芯的安全性和与储能系统的适配性,不再追求容量最大,转而寻求“最优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以宁德时代、海辰储能为代表的电芯派坚守587Ah路线,采用成熟卷绕工艺,强调能量密度与成本的平衡;以阳光电源为首的系统集成派则主推684Ah产品,试图通过叠片工艺掌握标准话语权。两大阵营围绕“容量最优解”的辩论在持续升温中,然而,比亚迪储能推出的2710Ah电芯直接“砸场子”,让这场辩论失去意义。现在摆在两大阵营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到底跟不跟?目前,储能系统容量依旧在向大而行,但是在电芯大型化趋冷的背景下,行业采用多种创新,如宁德时代TENER Stack采用可堆叠的“二合一”设计,使得单机容量达到9MWh;特斯拉将4个5MWh系统单元与集成变压器、开关设备组合,形成了一个高达20兆瓦时的中压储能系统;阳光电源通过自研的Power Titan 3.0智储平台,将储能柜按需搭载,推出了高达12.5MWh的储能系统。2025年6月,阳光电源首发12.5MWh储能系统然而,比亚迪“浩瀚”系统不拼接、不叠加,在等效20尺集装箱内便实现了10MWh超大容量,再次实证了“大容量系统搭载大容量电芯才完美”的理论。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2710Ah电芯以车规级“长刀”电芯为基础,通过优化正负极材料压实率提升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缩短了充电时间,同时,采用自研的低黏度电解液,降低电池的热失控风险,保持了磷酸铁锂路线的安全优势。在大容量系统匹配大容量电芯的趋势下,比亚迪此次的大容量新品在整个行业再一次掀起“核战”级的容量竞赛,推动储能电芯容量不断突破新的极限。这个极限到底在哪里?有待几大龙头在更激烈的竞争中做出定义。“电芯即系统”,“电芯派”发起反击工程师出身的尹雪芹履新比亚迪储能“一把手”后,第一把火烧在了新产品上,“浩瀚”储能系统处处体现着工程师精神,实现了多个重要创新。其中,最亮眼的一点是,“浩瀚”储能系统采用CTB无模组设计,打破了行业传统电池模组设计模式,直接将电芯集成于系统结构中,实现了“电芯即系统”的高度集成。这一设计使得“浩瀚”储能系统零部件数量减少了40%,制造成本降低20%。同样建设1GWh储能电站,传统方案需要145个集装箱,而“浩瀚”储能系统仅需69套,使得设备数量减少52%,占地面积节省33%,显著降低了土地与施工成本。对储能行业来说,“电芯即系统”的现实意义远超技术本身。在储能行业发展早期,储能电芯占储能系统总成本较高,而且是客户最看重的核心零部件,因此储能行业主要由电芯厂商所主导。随着储能电芯价格不断走低,竞争加剧,客户开始更看重储能系统整体的安全性、稳定性。而且,储能系统集成商直接对接储能电站的业主、开发商、投资商,更了解客户的需求,因此,在整个储能产业链中,逐渐掌握了主导权。在掌握了主导权后,头部系统集成商开始“定义”电芯,电芯的尺寸规格、容量大小均有系统集成商主导开发,“好电芯≠好系统”的说法在业内广为流传。但是,对于这一局面,以电芯为核心技术的储能厂商明显是不服气的。“电芯派”认为,重系统而轻电芯,在于思想上低估了电芯设计对系统全局的影响,因为储能系统的核心功能——充电放电均是由电芯完成的,因此电芯是储能系统最基础的设备,其规格、工艺、材料的选择,决定着能量密度、安全性,从而直接影响储能系统的能耗、寿命和成本。2025年6月10日,宁德时代宣布量产交付587Ah电芯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注意到,今年6月10日,宁德时代以“真实的能量”为主题,举办了“2025储能587技术日”,并正式宣布量产交付下一代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587Ah电芯。行业普遍认为,这既是宁德时代以独立电芯厂商的身份来对下一代储能电芯规格的定义,更是对系统集成主导电芯的“反击”。如今,同样以电芯技术为核心的比亚迪储能正式“亮剑”,以CTB无模组设计掀起“电芯即系统”理念,无疑将加剧“电芯派”和“集成派”的激烈竞争。实际上,在电动汽车领域,摒弃电池模组、以动力电池为核心,将其与汽车底盘统一设计、整体集成,即CTC(Cell-to-Chassis)正在成为主流,比亚迪、宁德时代均是该领域的龙头企业。未来,CTB无模组设计是否会成为储能行业的主流,十分值得期待。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