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知乎网友“默起千行”对于提问“为什么体制内越来越忙,压力也很大?”的回复:(原回复无标题)CDT 档案卡标题:为什么体制内越来越忙,压力也很大?作者:默起千行发表日期:2025.9.29来源:知乎主题归类:体制内CDS收藏:公民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如果你还抱着,体制内还是那个喝茶看报、安稳一生的“铁饭碗”。这种念头,那只能说明,你对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对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危机,一无所知。眼下体制内的忙和累,根子上不是哪个人的问题,更不是什么“奉献精神”的回归。其本质,是一场深刻且不可逆的系统性危机,在末端的集中兑现。所有问题的根源,其实就一个字:钱。过去几十年,地方靠什么运转?土地财政。链条很简单:卖地,开发商拿钱盖楼,银行放贷,老百姓掏空祖孙三代的钱包,背上三十年房贷。这个轮子一转,地方有钱了,基建搞起来了,城市一片繁荣。但规律就是规律,任何由债务吹起来的泡沫,都有破裂的一天。现在,房地产这个巨大的发动机,眼看就要熄火了。以前开发商总说 “房价跌银行先死”,现在怎么不喊了?因为他们自己先挺不住了。发动机熄火,但开销的口子一分没少。经济下行,企业自己都难,税收指望不上。几百万亿的地方债,每天光是利息就是个天文数字。这笔账,谁来还?于是,一个极其拧巴的现象出现了:上面的任务越来越多,调子越来越高,张口就是“既要…又要…还要…”,但给的钱却越来越少,甚至干脆不给。事儿你得办,钱却没有,怎么办?只能层层向下压榨。压力就是这么传导的,最后压到每一个基层办事员头上,就成了“无解”的忙碌。这不是你能力不行,是系统性的资金枯竭,谁来都一样。钱袋子瘪了,麻烦的口子却在越撕越大。这就引出了问题的第二个本质:当经济增长的潮水退去,“促发展”的口号,必然要让位给“保稳定”这块更沉重的盾牌。这不是进步,这是退无可退的选择。经济好的时候,人人有钱赚,社会矛盾被高速增长掩盖了。现在呢?失业、债务、烂尾楼……各种地雷集中到了随时会引爆的阶段。“保稳定”这三个字,意味着责任的无限放大。邻里口角、医患纠纷,甚至网上的一句抱怨,都可能成为必须马上解决、 零差错搞定的任务。更要命的是,现在人人部手机。你一句话说错,一件事办得有瑕疵,马上就有人给你录下来发到网上。这种舆情的代价,谁也付不起。那为了不出事、为了免责,唯一的办法是什么?就是把所有流程都走到极致。工作的核心,从“解决问题”悄然变成了“证明我尽力了”。当外部没肉吃了,所有的眼睛,自然都盯上了锅里仅剩的这点米。于是,第三个问题,“内卷”, 成了无法逃避的宿命。经济繁荣时,有本事的人可以下海,可以去外企,天高任鸟飞。现在呢?民企批量倒闭,外企悄悄撤离,市场上一片萧条。体制,成了唯一的避风港。几百万人挤破头要上岸,图的就是那一点点确定性。人多了,资源却没变多,怎么办?只能往死里卷。为了筛选,为了管理,各种名目繁多的考核、评比、打分系统。这些考核,很多时候不关心你到底干了多少实事,只关心你的文件格式对不对,PPT做得精不精美。你熬夜写的材料,汇报的PPT,可能根本没人关心里面是什么,它唯一的价值,就是在某个时刻,能证明“你没闲着”。这种表演式的忙碌,才是对人最大的消耗, 因为它一边榨干你的时间,一边凌迟你的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