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家长已经学会了用AI当辅导老师。辅导孩子的难题归根结底就是三大关:不想学、不会学、学不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和渊,提供了三套AI使用方案。 第一关:孩子不想学怎么办? 传统做法是讲道理、发脾气,结果越讲孩子越反感。AI的做法是,把抽象知识游戏化。 比如,孩子搞不懂分数概念,AI设计了“切披萨”游戏,孩子用卡纸模拟切披萨,直观感受“3/5”和“1/2”哪个大。这种在玩耍中建立的体感,远比死记硬背要深刻。 再比如,孩子不想背古诗,用AI生成古诗插画,让诗词意境可视化,同将诗词谱曲成RAP。孩子边唱边记,十分钟就背会了。 第二关:孩子不会学怎么办? 很多家长做错题后立刻用AI搜答案,看似高效,实则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机会。 AI正确用法是“看病”不“给药”。孩子做错题后,拍照上传完整解题过程,提问:“我的思路错在哪一步?”AI能精准指出思维卡点,远比直接给答案有价值。 有个魔法提示词:“我是四年级小学生,这道题没思路,你能用苏格拉底提问法,一次只问一个问题,引导我做出来吗?”AI会像耐心老师,通过连续问题启发孩子,保护最宝贵的独立思考过程。 第三关:孩子学不懂怎么办? 解决一道题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 当孩子在AI引导下解决了某个问题,引导他追问:“你能像老师一样,告诉我为什么这么修改吗?”或“能否总结一下这类题目的思考步骤?” 引导孩子不断追问AI,就能让孩子跳出题目本身,思考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 有了方法论后,让孩子对AI说:“请根据刚才这道题,出几道类似的变形题目,看看我是否掌握了。”这种针对性练习,是最高效的刻意练习。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依赖AI,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提问密码”:使用AI前,必须先把自己的思路和卡壳的地方写在便利贴上,给家长看过后才能使用。 记住,最明智的应对不是回避AI,而是拥抱并使用它,让它成为提升思维的“外脑”。 十一假期,别再让辅导作业成为亲子关系的杀手。让AI成为你们家的专属辅导老师,这才是假期该有的样子。成为得到“AI学习圈”会员。'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