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宠物经济正迈入5000亿美元时代,亚太与新兴市场成为增量主力。本文不仅梳理了2025年前后的市场格局,还深度拆解了中国品牌出海的常见陷阱与破局路径,是一份面向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宠物赛道全景指南。01 全球宠物用品市场趋势预测近年来,宠物行业规模高速扩张。PetfoodIndustry援引彭博智库报告指出,全球宠物经济(涵盖食品和用品)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5000亿美元 ;美国约占40%,欧洲约三分之一。其中,美国市场规模最大,2024年支出约1519亿美元,预计2025年增至1570亿美元;欧洲市场也在稳健增长,预估2030年规模可达334亿美元。亚太地区增速最快,2025年预计达到约300亿美元(并列全球第三大市场)。该报告进一步预测,到2030年中国市场将超过490亿美元;东南亚和印度市场亦呈现更快增速,当前普及率较低,有望成为增量主力。拉丁美洲虽体量较小,2022年市场规模约82亿美元,仅占全球约10%,但仍保持近4%的复合增长(2023–2030年)。总体看,全球宠物用品消费呈稳健增长(美国年增约5–6%,欧洲约5%、亚太约3–5%),同时高端化、定制化和线上化趋势明显。行业观察认为,宠物“人性化”持续深入(宠物被当作家庭成员),宠物主愿为食品、玩具、护养等品质消费买单,高级零食、智能用品、订阅盒等创新品类需求不断涌现。电商渠道持续发力:美国线上销售约占18%并逐年攀升(预计2025年达22%),中国和欧美电商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高。总体而言,2025年前后全球宠物用品市场机会巨大,发达市场规模大而稳定,亚太特别是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增速最快,而俄语圈、拉美等地也蕴含潜力。02 出海宠物品牌常见陷阱与失败原因尽管市场广阔,但国内宠物品牌出海仍存在多种隐忧。品牌定位与溢价能力不足是主要挑战之一。一些中国出海企业重视技术和价格优势,却忽视故事化包装和文化共鸣。正如业界人士指出的那样,在海外消费者眼中,“出海品牌与国产白牌的差异其实很微妙……关键问题并不在价格或质量——中国品牌做得甚至更好,而是品牌故事、文化认同、本土情结需要长期培育” 。若缺乏品牌建设和差异化,就容易陷入价格战怪圈。调查显示,许多新品牌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只沿用已验证的产品路线打价格战,最终把整个行业拖向“利润贴地飞行的深渊” 。这种同质化竞争导致利润下降,出海企业难以持续。物流和售后也是硬性考验。例如国内品牌PAPER PARK的案例:为了布局美国市场,其从中国发货到美国亚马逊仓库的时间长达3–3.5个月。如此漫长的交期不仅让消费者无法接受,也使现金周转困难,该公司被迫关停工厂、裁员以求生存。此事提醒一人创业者务必规划海外仓储或FBA等服务,否则极易因物流周期和高额运费翻车。另外,代工思维与低价导向也是隐患。行业报告指出,我国宠物出口以代工为主,强品牌效应的主粮品类占比很低;出口至东南亚等地虽增速快,但产品以低价零食为主,出口收入偏低。这意味着许多出海企业尚处于代加工+低价销阶段,难以打造可持续品牌。对于小团队而言,不充分的市场调研、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的本地化失误,亦会造成营销失败。若不能提前做好目标市场分析(如不同国家对宠物产品的法律法规、消费者偏好、审美需求等),极易被当地消费者冷落甚至被投诉。因此,宠物用品出海企业需警惕内卷竞争、重视长线品牌投入,并规避以上常见问题。03 一人公司/小团队可行打法面对庞大而分散的宠物市场,一人公司或小团队应制订精准可行的操作策略。以下几个维度尤其重要:选品策略:聚焦成本和物流可控、消费刚性较高的品类。可从日常用品(如宠物床、喂食器、口粮)和萌趣玩具(如智能逗猫器、互动抛球器)入手,避免过重或易碎商品。借助数据工具和AI辅助选品非常必要:例如使用Jungle Scout、Google Trends等平台筛选目标市场热销产品,结合ChatGPT等生成市场报告。还可分析亚马逊热销榜、社交媒体口碑(美国家庭爱买哪些宠物新奇物件)和同行竞品评论,找出未被满足的“痛点”。在中国市场已饱和的常规品类中,可尝试差异化创新,如采用环保材质、具设计感的高端猫抓板或智能喂食用品,满足海外中产阶级宠物主人对品质和趣味性的追求。内容营销路径:打造情感共鸣与社群营销。借鉴BarkBox订阅盒的经验:讲好“宠物是家人”故事,用情感化宣传拉近与消费者距离。定期发布宠物主题视频、软文或图文,比如萌宠日常、使用心得、护养知识等,内容可以幽默或治愈风格,以吸引宠物主人关注。积极运用社交平台(Instagram、TikTok、Facebook、Reddit等)和网红资源,策划UGC活动(如鼓励用户晒宠物拆箱照、打卡话题标签)。BarkBox就擅长利用#BarkBoxDay等话题号召用户分享爱犬开箱瞬间,通过真实用户生成的内容迅速积累了品牌粉丝和口碑。此外,运营独立官网和电商店铺时,要做好SEO优化和本地化:店铺语言、货币、支付方式和客服都要符合当地习惯,售后政策透明可查,以提升信任度。中文品牌可考虑在国内外社交媒体同步宣传(如用小红书等国内平台为品牌造势,再引流到海外站点)。渠道选择:兼顾跨境电商平台和独立站。对于一人团队,Amazon、eBay、速卖通(LazMall)等主流跨境平台是获取流量的快速通道,尤其建议利用亚马逊的Amazon Exclusives等扶持项目,借助全球物流网络打入欧美市场。同时,可尝试定位垂直渠道:如美国的Chewy(专注宠物),或东南亚的Shopee、Lazada等。为了降低对平台的依赖,应尽早建设自主品牌站点。许多成功出海品牌(如FUNNYFUZZY)均通过Shopify等建立独立官网,并作为主力销售渠道。独立站能够积累一手用户数据,进行邮件营销和会员运营。初期可先做“小众爆款+定制站点”,逐步以品牌为核心打造多渠道齐头并进的模式。AI与工具应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工具提升效率。在选品和市场分析上,可用ChatGPT等生成报告、撰写英文广告文案;用MidJourney或Canva制作创意图片/视频素材。翻译和本地化方面,可利用DeepL、Google翻译再人工校对,节省成本。平台运营可借助Amazon Seller App、Shopify后台以及数据分析工具(如Helium 10、Jungle Scout)监控销量与关键词表现。还可部署客服机器人或FAQ库减少人工客服压力。在营销方面,可用Facebook Ads、Google Ads和TikTok Ads投放精准广告,结合产品和目标人群不断优化。一人团队也应关注免费流量:积极更新社交账号内容、引导自然增长。最后,通过工具对接(如跨境ERP、海外仓管理系统)打通供应链,从客服、库存到物流全过程管理均可尽量自动化,以一人之力支撑多国业务。04 成功案例与方法论启示下面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其出海成功的打法亮点:BarkBox(美国订阅宠物盒)BarkBox定位为“每月惊喜盒”,通过订阅模式+主题化内容打造品牌独特卖点。其营销策略围绕“宠物幸福感”展开,强调和狗狗一起制造欢乐瞬间。BarkBox会发布节日或流行文化主题的玩具零食套装,并将每期盒子故事化展示,增强消费者期待。它还善用社交媒体运营,通过情感化的图文视频强化品牌形象。用户自主分享#BarkBoxDay开箱体验,为品牌带来大量口碑传播。启示:情感化叙事和社区化传播十分有效,一人团队也应讲好品牌故事,鼓励用户生成内容从而形成裂变。Furbo(智能投食狗狗摄像头,Tomofun)Furbo定位解决宠物主人“出门在外的愧疚感”,通过创新硬件满足远程互动的痛点。创始团队先在Indiegogo上众筹,短时间内超额完成融资,这不仅筹得启动资金,更为产品带来大规模曝光。随后,他们专注狗狗市场,不泛用其他宠物,从产品形态(可抛投食物)到功能(实时视频、双向语音等)不断打磨。Furbo利用亚马逊平台出海,参加Amazon Exclusives项目,迅速铺开北美和欧洲销售。启示:垂直聚焦+众筹预热+主流电商渠道是有效组合。小团队可借鉴:用众筹平台验证需求并造势,通过大平台(如亚马逊)借力推广。Fable(美国高端狗用品品牌)Fable基于“狗狗与主人共融”理念,精心设计一整套狗用配件(项圈、牵引绳、木质宠物床等),并以“现代家具感”区隔市场。它曾获得900万美元A轮融资,凸显投资人对其产品生态的认可。Fable的特色在于兼顾实用与美感:例如“Magic Link”免提牵引绳、可化身床头柜的多功能狗笼,甚至智能投食游戏“The Game”都强调设计感和用户体验 。其产品之间风格统一,可互联组合(玩法可拓展),满足了高端群体对品质和颜值的双重需求。启示:差异化和生态化思路有利打造溢价,一人公司可在细分品类上形成组合式卖点,注重产品视觉和品质提升用户认同。PAWAii(无线宠物饮水机,中国品牌)PAWAii专注设计创新宠物饮水设备。其无线智能饮水机Pro型在2023年发起Indiegogo众筹,仅数天即达成目标;在全球宠物博览会上引起轰动并获得红点设计大奖。该品牌成功之处在于:技术与设计并重,精确抓住消费者痛点(宠物饮水不便、卫生要求高),并通过众筹+展会+媒体三管齐下的打法快速积累声量。启示:产品力强且创新,配合设计奖和展会认证,可为新品牌背书。一人创业者可以效仿:先做样机优化用户体验,再用众筹进行市场验证,同时积极参加行业展会和申请大奖,提升品牌美誉度。总结宠物用品出海赛道机会依旧广阔,但竞争已趋白热化。对于一人公司或小团队而言,需要深耕宠物人群痛点,选准细分赛道,坚持品牌化经营,并灵活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渠道。一方面,通过创新产品和内容打动消费者,让“宠物治愈需求”成为商业驱动力;另一方面,在运营上贴近当地市场(物流、本地化客服、社交传播等)才有长远竞争力。只有在市场趋势、案例经验与自身资源之间找到匹配点,才能在出海宠物赛道上走得更远。参考资料:上述内容所用数据及案例均来自行业报告和公开报道。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创业DayOne】,微信公众号:【创业DayOne】,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