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S 2025|聚焦国际前沿,洞察重度哮喘临床治愈的实现路径与预测因素

Wait 5 sec.

新证据发布,多项研究为实现临床治愈提供新思路。近年来,哮喘的治疗目标已从传统的症状控制,逐渐迈向更高层次的“临床治愈”。我国最新发布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1]也明确提出:部分临床控制期患者在接受生物制剂或其他抗哮喘治疗后,连续一年及以上无症状、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且无需口服糖皮质激素(OCS),即可视为达到“临床治愈”。2025年欧洲呼吸学会年会(ERS 2025)作为全球呼吸病学领域的顶级盛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呼吸疾病的前沿进展。在ERS 2025大会上,多项研究聚焦“临床治愈”这一前沿概念,从治疗方案优化,到预测因素分析等多个维度,展现了重度哮喘治疗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生物制剂如何助力临床治愈?多项研究数据公布!目前,随着治疗、管理策略的不断优化,临床治愈已成为可实现的治疗目标。生物制剂在促进临床治愈方面展现出一定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ANANKE研究事后分析证实抗IL-5R单抗可有效实现SEA临床治愈抗白介素-5受体(IL-5R)单抗靶向嗜酸性粒细胞(EOS)表面的IL-5Rα,其在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SEA)中的疗效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但其在真实世界环境中实现临床治愈的潜力,仍未得到充分探索。意大利ANANKE研究事后分析[2]提供了重要的真实世界证据。该研究纳入167例SEA患者,评估其接受抗IL-5R单抗治疗第3个月、第12个月和第24个月时的临床治愈情况。完全临床治愈(cCR)定义为未使用OCS,并同时满足以下三项标准:1)无症状;2)无急性发作;3)肺功能稳定。部分临床治愈(pCR)定义为未使用OCS,同时满足上述三项标准中的任意两项。结果显示,接受抗IL-5R单抗治疗仅3个月时,即有87.2%的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其中46.8%为cCR,40.4%为pCR。随着时间延长,该比例进一步升高:12个月时高达95.0%(cCR:77.5%,pCR:17.5%),24个月时达到96.1%(cCR:72.6%,pCR:25.5%)[2]。图1:研究期间,不同时间点实现临床治愈的患者比例[2]此外,外周血EOS计数由基线的476.7个/μL下降至24个月时的5.2个/μL,显示出炎症控制的深度和持续性[2]。该研究表明,抗IL-5R单抗在24个月治疗期间实现了高比例的临床治愈,且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第3个月时即达到临床治愈[2]。这些结果验证了抗IL-5R单抗在SEA中能够实现快速且持久的临床治愈,并强化了将临床治愈作为治疗目标的临床价值[2]。■ 意大利回顾性观察研究提示重度哮喘临床治愈的实现不受起始生物制剂治疗年龄的影响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重度哮喘的患病率预计将稳步上升。然而,目前临床仍缺乏老年人群使用生物制剂的研究数据。基于此,一项来自意大利的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3]探索了生物制剂(包括抗IgE单抗、抗IL-5单抗和抗IL-5R单抗)在不同年龄组SEA患者中的疗效。该研究纳入92例接受生物制剂治疗至少12个月的SEA患者,按照年龄分为≥65岁组和